作者:董洁著
语言:中文
类型:EPUB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6-07-20
ISBN:9787101111293
分类:政治、法律
内容简介
三八线,原是地理名词,是指北纬三十八度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的北纬三十八度线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
1948年,北纬三十八度线成为大韩民国(Republic of Korea)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的临时分界线。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根据协定所划定的南北军事分界线,就在北纬三十八线附近,但不完全等同于北纬三十八度线。
不过,习惯上称其为三八线,三八线成为政治和军事名词。
关于三八线的由来、战后美苏对朝政策的源起、冷战初期美苏在朝鲜半岛的博弈等问题,历来都是人们感兴趣的题目。
理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分析朝鲜半岛分裂的真正历史根源,同时,将朝鲜作为一个反映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个案,可对深化冷战起源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鲸斗殃虾(An innocent bystander gets hurt in a Titanic struggle),来自朝鲜谚语,意思是“大鲸鱼打架,小虾米遭殃”,很吊诡地成为了朝鲜半岛战后命运的真实写照。
美国约瑟夫.古尔登所著《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中译本的第一章所以题目就是“鲸斗殃虾”。
《鲸斗殃虾:美苏与三八线(1941—1948)》叙述的是自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提出战后托管朝鲜政策至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各自成立政府期间的历史,突出朝鲜托管政策从提出到实施直至失败的过程中,美苏之间的互动、朝鲜国内政治势力的反应以及美苏各自与占领区内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朝鲜半岛分裂主因的同时,勾勒出战后世界格局变动中美苏对朝政策调整的大致轨迹,探寻朝鲜问题与冷战起源的内在关联。
与既往的研究相比,《鲸斗殃虾》有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以往的研究集中于战后美国的对朝政策,而关于战后苏联的对朝政策研究较少。
本稿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公开的大批前苏联档案,对主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叙述和分析。
在很多细节的还原上,给人以小清新的感觉。
其二,已有的研究,多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美苏之间以及美苏与朝鲜半岛左右翼势力之间的角力,而忽略了国际格局的变动、尤其是美苏全球战略的调整对美苏在朝鲜实施托管政策的影响。
本稿将朝鲜分裂问题与冷战源起问题相联系,从大历史观的宏大视角进行探讨:战后朝鲜问题不是一个地区问题,而是受到多重国际因素的影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战后对朝鲜政策的源起
一、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源起
二、托管朝鲜政策的提出及苏联反应
三、战时会议的讨论
第二章 三八线的出现
一、三八线的划分
二、苏联对北朝鲜的占领政策
三、美国对南朝鲜的占领政策
四、莫斯科协定
五、朝鲜国内政治势力的反应
第三章 美苏联合委员会
一、预备会议
二、第一次会议
三、休会期间
四、南朝鲜的左右合作运动
第四章 冷战和朝鲜半岛的分裂
一、冷战的爆发
二、美苏联合委员会的重启和破裂
三、朝鲜半岛的分裂
结语
参考文献